查看: 2117|回复: 0

民间公益要想振兴,至少要在这七个方面实现大反转

[复制链接]
网络志愿者联盟 发表于 2017-10-12 12: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或登陆,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_MG_3211.JPG
* d/ ~; I% H1 X; O5 D2 j. h! K/ O9 {
     每天都在想中国民间公益或者说草根公益的出路,写这些文章,其实是我个人思考的过程。当我想不明白的时候,我就去试着搬些文字来折腾,希望用文字将它摆弄明白。因此,此前的所有的文章都不能说是“定见”,只能是“困惑,以及由困惑引发的不成熟的想法”。

3 C+ O& n: W( ]  o8 |1 o3 \1 s     思考和行动一样,只要是原创的,似乎都有价值吧。因此,我愿意每天都有些不成熟的思考,以让自己能够有些进取心,有些行动的热量。1 B6 X/ @6 t' U) X6 f( B& I4 d; k
     一个行业的振兴,来自于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当然,“核心区”,也就是已经入行的人,更要加倍的努力。自己能突破的,要率先去试验和尝试。自己无法突破的,要敢于向外求助,引入其他的力量来破冰和化合。+ `! Z( N. Q2 Z% |; ~) w" S1 Q
    就如一个公益领域的核心区,当然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那个节点。那个节点往往是“无人区”,因为很多人都害怕或者畏惧,因此长时间在外围打转转,敲敲边鼓,说说闲话,在嗑瓜子和品功夫茶间,静静地等待公益勇士的到来。公益勇士是一定会来的,他们也是一定会进入核心战区的。不管社会对他们的支持度如何,他们都会听从内心的指引和驱动。9 U7 ~2 t' x0 _) x) q# m- W
     有人至今认为公益人不能拿工资。有的说法是,工资居然“高到”一万元啊,比我的工资还高,我为什么要捐赠给他呢?有的说法是,你们募捐的理由,居然是让我给你发工资?有的说法是,公益就应当只给直接的受益人,中间的所有参与者都应当是志愿者,不能从中提取一分钱来作成本,否则,就有利用公益给自己赚钱的嫌疑。9 M3 h% B$ {- ^' S9 Y0 Q7 |  `
     不知何故,在与这些好心的伙伴讨论时,脑海中居然浮现出了“公益奴隶”这个词。如果不是把全职公益人当奴隶,难道这个社会,是把公益人当机器人吗?而且是自带发电机的那种?一切都不需要社会的供给,非常纯净完美公正地,自动完成社会期待的公益使命?或者公益人是人间的天使,每天都浮在半空中,扇动翅膀就可前行,停下翅膀就可休息,放下翅膀就可睡觉。有太阳时吃阳光就能活着,没太阳时靠信仰也能挺下去。
# l- u" P9 K, t
) ^: B! F2 u/ g) c     因此,要想振兴中国的民间公益,也许,我们需要在以下七八个方面,进行仔细的辨析和思考。进而,把目前颠倒了的秩序,重新反转过来;把迷乱了的方向,重新定位坐标;把模糊了的视线,重新调焦厘清。
2 B4 [+ {8 \' w1 ]# B     第一个要反转的,当然是最重要的,就是确定公益行业的运营哲学基础,是信任,不是怀疑。因此,任何基于怀疑而设计出来的流程、规则和手法,本质上都是有害于公益的。社会应当对公益有一种天然的信任,公众应当对身边的公益人有着天然的支持。目前暴露出来的所有“公益骗局”本质上都和公益无关。要么是政客在玩弄公益,要么是商人在假借公益开展传销。真正由公益行业而产生的公益问题,其比例是非常小的。即使偶尔有,也是行业发展中的过程性问题。
0 F  p8 D* ~" I8 A4 U; G    第二个要反转的,就是一定要从不愿意给民间公益人发工资,转向为率先支持民间公益人的工资,甚至把支持工资成本放在业务成本的前面。从“只支持直接受益人”,向支持直接受益人、执行团队、间接受益人、整个社会这个大的公益群落转变。
1 k0 _0 h# L- j! F     愿意捐赠资金做公益的人,都有一颗美好的心,期盼自己的捐赠或者说心愿或者说信托,不至于中途流失或者折损。这种朴素的理念非常的值得肯定。需要说明的是,公益行业的职业从事者,也就是全职公益人、兼职公益人、志愿者,其实一直在做的也是协助捐赠人更好地完成目标。表面上看,一笔资金捐赠进来后,会有一部分用到了支持民间公益人的执行成本和生活成本上,似乎是公益资金减少了或者说损耗了;但恰恰是这样的支出,保证了公益能量的最大发挥,给原本的那笔初始捐赠,增添了更多的增持和放大,让一笔原来只能完成一小点目标的捐赠,实现了更多的成果和目标。
0 x: q9 A. X" M3 o/ t     因此,捐赠人内心一定要构建两个意识,一是公益是有成本的,甚至是高成本的,因此,自己的捐赠要想确保实现,必须委托给职业的执行团队。而这些职业的执行团队,一直在全付身心地投入工作,因此必须领取到相应的过得去的工资。二是捐赠可以分为两种,捐赠物资是捐赠,需求非常急迫;捐赠资金给公益执行团队,也是捐赠,其需求某种程度上比捐赠物资更急迫。打个比方说,前方战事紧急,捐赠一批军火当然是非常好的;但如果捐赠一批军火的同时,也捐赠一笔军人的津贴说饷银,那就是更好的。军人有了军饷,前线就可能有人去巡护、监察、防范和守卫,哪怕手无寸钱,也可能与对方肉搏,守得一时是一时;完成一点任务是一点任务。而如果只有一批军火,而如果没有使用这批枪炮的人,军火捐赠得再多,也只能在军械库里发凉、怄气和生锈。
  h# ?6 O+ T* W/ P( `4 K+ J0 {; M/ [
: W3 G; E3 Q0 T$ Y! z( b% O& M    第三个要反转的,是从以辅佐团队为中心,真正转向以公益行动者、公益创业者为中心。过去的公益,是以平台为中心、以基金会为中心、以执行机构为中心的,一直没有真正树立以前线的、基层的、核心战区的行动者为中心的意识。
0 x* @& {+ j! [9 b* a; ^   
+ V* g! e! O" Q" g7 g      本来这没什么好说的,但可惜至今一直要去说明。众筹平台也好,传播平台也好,研究和论坛平台也好,交流平台也好,本质上都是辅佐系统,不是公益的核心与枢纽,真正的核心,应当是那些在前线长期执行公益任务并试图在短期内获得有效成果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人,中国的民间公益无从谈起。
( F" Z" M2 V% U' d3 Q     但可惜的是,长期以来,受诸多风气的影响,辅佐系统的人一直占据了公益的主流通道,让大家误以为这些平台、基金会、执行机构才是公益的正旦与小生。好在互联网和公民社会的及时出现,慢慢地扭转了这个意识,重新树立了以公益行动者、公益创业者为核心的新型民间公益发展体系。在这样的体系里,一个公益行动者,理论上可在所有平台上活跃,与所有的基金会合作,在多家执行机构担任要职,在自己的社群和个人特色的公众号,有自己的认同者和支持者,有自己的行动方向和工作手法。
9 v$ Z* j7 f. Z) k6 Q6 x& r     当然,就如商业社会一样,任何创业者都有喜欢这个创业者类型的风险投资基金在一轮又一轮地跟进,无论是出于利益还是出于情怀。同样,在资金服务之外,法律服务、咨询服务、传播服务、管理协助服务等维度,也都会有相应的辅佐功能在协同和追随。. U/ x: y6 ?# n* ]
1 z" Z7 K# W- u  M+ [
    只有围绕着公益行动者、公益创业者为核心的行业体系得到了树立和推进,民间公益才有可能真正的振兴。就如商业,只有围绕着商业创业者为核心,商业才可能繁荣,社会才可能改良。
' p5 F0 @  D* s1 G: r3 |+ p6 a% ]" X. g& ~% p7 [+ d( W
    第四个反转的,是从以机构为中心,转向以个人为中心。过去的社会,人都是服从于机构的,哪怕是个农民,也都要属于一个村子;哪怕是个牧民,也都要属于某个部落。因此,公益职业化之后,公益人个体特性长期得不到彰显和表达,表达出来的都是集体意志,也就是“机构品牌”与“机构成果”。0 ^, E) S' [% K( y- d
     在这样的运营模式下,人是机构的零件或者功能部件,人没有独立性,人也没有突出的必要。机构成了吸取个人精华而逐步成就出来的一个个“概念”或者说“品牌”。
& B7 g% ^0 z1 m, ?     但“世界在变,创新不变”,个人与机构的关系正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大规模的同步反转,人不再属于某个机构,机构只是这个人成长的支撑体;机构从过去的显性表达,进入了如今的隐性表达。人出于兴趣或者需要,可以与任何一家机构达成合作,机构成了这个人的局部或者说零件,或者说暂时性的合作方。; F; y' L) I& i# M) ?
       公益行动者也可以出于达成公益目标的需要,动用所有的平台和合作方的资源,并引领着这些资源中的愿意参与的部分,一起共同去攻克公益难题。因此,很显然,以公益行动者为轴心的时代正在来临,这个人可以有机构,也可以没有机构,可以在一家机构取得支持,也可以在多家机构取得支持。他与机构的关系也不再是固化的关系,可以合作一时,当然也可以合作一世。世界听到的不再是某个机构的名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的名字。社会上传播的不再是某个机构的业绩,而是一个个公益战士、公益行动者的丰功伟绩。2 i' q! S. W* e0 e" y0 F
      再用传统的人与机构的关系来设计的运营架构都将僵化或者说失能,只能全力转型为新型的人与机构的关系的运转模式才可能发挥最大的公益效能。在这样的公益群落里,公益行动者就如一个个生猛的野生动植物,而机构就如土壤或者说铺路石,这样才可能是真正符合自然规律的公益生态系统。否则,颠倒过来,一切都不堪想像,公益人除非成为煤炭,否则,万千年过去,也不可能有什么发光发热的机会。
  M% |* @* I6 q/ W/ H     第五个要反转的,是从以公益人为中心,转向以公益难题为中心。这世界之所以有公益存在,有公益自身的运营哲学、理论和轨道存在,就是因为世界上一直都在衍生着各种各样的公益难题。过去的公益难题今天可能不再需要求解,但也可能至今没得到解决。今天没发现的公益难题不等于明天不会突然出现。你以为已经彻底解决的事,却可能在某个阶段死灰复燃。
2 J8 h( f. }5 o+ y6 E* P5 r8 P, q: Q     正是因为有了公益难题,所以才有了公益行动者。当我们把目光对焦到公益行动者尤其是前线的、核心战区的公益行动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同时对焦到他正在解决的那个难题,只要那个难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就要全力支持更多的公益行动者涌现。而那个难题一旦有了解决的可能,那么,我们就要呼吁公益行动者们去发现新的难题,或者赶快参与下一个难题的解决。% W6 O2 h' N- P5 h: ~9 |5 Y
     但世界有时候是残酷的,一个公益行动者似乎往往只能取得阶段性的成果,然后就长期处在停滞和僵化的状态。社会过去容易被公益机构所迷惑,未来容易被公益行动者所迷惑,社会当然相信或者说期待,一个曾经做出了一点业绩的人,会继续做出更多的业绩。- O; S7 @7 E! r4 P/ e+ ]
    这美好的情怀人人都曾经有,但现实的教育总是让我们一再地清醒和确信,与其期待一个公益行动者去完成更多的任务,不如让更多的公益行动者持续参与进来。# R! D8 a, W1 Q0 P1 i' D3 E, `
      公益行业可以说是当前发展最迅速的行业,因此,完全可以相信大量的新来者能够带来更多的生机和可能。9 U; M( g, l- U  P
      这就给了所有求稳当、求安全、求良好收益的支撑平台和辅佐系统以更多的提醒,一个行业要想勃兴,必须在所有的点位上都保持高度的兴奋的敏感,甚至有良好的冒险、担当的精神,这样的振兴才是可能的。而如果一旦某个平台进入到求安全不愿意冒风险的状态,那么,就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和热情。
& F) V. a) t( }& m! y     想要解决这个迷失也非常简单,就是我们的目光要永远穿过人,回到公益难题本身,无论这个人无论活得多么的天花乱坠,讲得多么的花枝招展,只要那个公益难题还没有解决,我们就要保持冷静,去呼吁和激发更多的人参与,而不必为这个人所迷惑和困扰。& ^0 [5 ?* {" Q

6 C( R( ]1 V' p7 Q     第六个要反转的,公益一定要从外围进入内核,从云端进入地面。当前对公益理解最肤浅的就是那些自以为在云端的人,而对公益的原因、本质、解决方案理解最深刻的人是在前线的实践者。公益难题一直是在核心区闪烁,能够看到这个难题的人似乎很多,就如天上的星星。能够到达这个难题边的并与这难题直接对峙的人,则非常少,有时候真的有点像是宇宙探测,脚踩到月亮和火星地面的人,终究是少数。
# l& s. V7 M0 t: \; g  r3 {; t% }     在很多人习惯于站在地上看月亮,就以为帮助嫦娥解决了问题的时代,公益的核心区经常是无人区,充满了寒冷、求知的恐惧。而好在总有那么几个率先担当的人,以血肉之躯闯了进去,之后,可能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震荡,有人可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更多的人可能被这些人所付出的代价震惊人、吓软了,因此,改变了原来的跟随的主意,转而投靠其他的方向或者团队。
/ f/ ~9 s. N4 F& p      但如果一个行业的核心区一直无人去探测、追究和求解,并且在缺乏经验和资源的情况下,边探索边引发公众共同讨论和思考,引发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投资”,那么,这个问题肯定永远得不到解决的可能。参与进去可能也仍旧解决不了,但不参与进去连难题的形状和边界都可能搞不清。
8 U! b+ \. u' G3 t     因此,在以公益行动者为轴心的时代,这样的公益行动者、公益探索者,理应得到最多的支持与关注,理应成为整个社会的公益中心。但可惜的是,在公益中心被颠倒的时代,他们最经常受到忽视,最经常被埋没。云彩遮住了星空,浪花替代了流水。
# X, q* M" e2 _, }1 x    第七个要反转估计也是我能想到的最后一个需要反转的,就是要从沉迷于安全公益、轻灵公益,逐步走向安全公益、危险公益、危重公益等各种公益方式都能同时得到支持。安全公益确实是让人着迷的,因为它的每一步都看上去那么的美好动人。但在安全公益之外,社会上还有很多公益,是需要有人去承担大量的风险、责任甚至是生命代价的;轻灵公益也是美好的,但社会上有些公益是危重的,需要有很多人持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可能改善一点点,这改善的进程与社会的需求之反差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入行之人时时会陷入绝望之中。7 q% f7 w7 x2 b) N7 k1 m
     安全公益和轻灵公益吸引了绝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和资源供给,甚至有人以为,做公益只能做这些类型的公益,其他的,都留待后人再说、留给他人去做。这个想法与认定做公益不能给全职公益人发工资的想法很像,都有把公益简单化,但公益没有那么简易也没那么便捷,它需要的牺牲和代价可能是当前这个阶段最严酷的。因为公益如果放大了看,就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公平和正义,在很多时候,是每个时代的利益主流获得方所不愿意面对的一个难题,只有极少数人,才可能觉醒和参与。而这极少数人在主流社会中往往缺乏足够的资源和发动力,需要大量的信任者的无条件支持。! t! r0 k; u! N) A
    总结以上的所有“反转”,说到底,不外乎这么几条,一是永远以公益难题为中心,难题每天都在涌现或者增强,只要没解决,就要盯死不放松;二是永远以公益行动者为中心,在超级个体盛行的时代,每个公益人都必将成为强大的公益特种兵,他们有解决一切公益难题的潜质,有调度一切社会资源的能量;三是公益行动者的生活成本或者说工资,要得到优先的支持,因为只要有了他们,公益难题的破解才指日可待。% @& z# j0 z' Q  P
- H2 U  Q. a-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